小时候电脑课穿鞋套的真相,看完我落泪了
2025-03-24 11:04:18
进电脑教室,第一步需要做什么?
如果你的回答是“穿鞋套”,那么你和我一样,已经步入中年了。
01穿好鞋套,步入机房
对80、90后来说,大家小时候的校园生活,除了接受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的日常指导以外,还有各种约定俗成,且具有普世性的“不成文法”的约束。
其中就包括但不限于:早上进校门要向执勤校领导问好、周一穿校服、进班后将家庭作业放到指定位置,以及上电脑课前要穿好鞋套等等。
想当年在一周一节的电脑课上,不管我们是在玩空当接龙,还是调试各种屏保画面,脚上都一定套着蓝色的塑料鞋套,在没有鞋套的情况下,则是绑着俩唰唰作响的塑料袋。
前三条规定,即便违反,我们最多只会受到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诫。
然而这最后一条,一旦上课前没有装备鞋套这一“关键道具”,那么自然少不了被信息课老师拒之门外。即便能够法外开恩,下课后大概率也会被留下来打扫机房卫生。
人到中年,童年迷思就越来越多,所以“为什么电脑课一定要穿鞋套呢”?
02为了抵御病毒吗?
那时有同学问老师为什么要穿鞋套,老师说:鞋底有细菌,会让电脑感染病毒!
对于这样的说法,大家都深信不疑,还感慨万千,电脑真是高科技啊,跟人一样,还会感染病毒……
当然了,后来大家都知道,老师是忽悠人的,电脑感染的病毒跟鞋子上带的病毒是两码事。
03为了防静电吗?
还有人说,进电脑室穿鞋套,是为了防静电,这应该是为数不多存在一定科学基础和事实依据,又相当“不明觉厉”的解释。
众所周知,服装面料的摩擦,是人体静电产生的主因。但由于我们肉身的电阻很大,再加上释放时间通常只有0.01毫秒,所以我们对此的感官之限于“啪”的一声和短暂的手指刺痛感。
但对于敏感的电子元器件,尤其是早期兼容机市场缺乏防静电和接地设计的电脑硬件来说,静电压浪涌极有可能造成电容、芯片损坏,甚至击穿主板。
但是,人们在制作电脑的时候,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:电脑教室里的台式机,拥有金属制成的机箱,天然具有屏蔽静电的作用。只要你不是作死打开机箱、用手去摸主板,就不用担心静电会杀死电脑。
从另一个方面来说,就算静电会弄坏电脑,真正的防静电鞋套,也是用的专门的防静电布料,能有效地把静电疏导到地面上。
我们小时候很难买到合规的鞋套,很多都是家长用旧衣服上裁剪下来的丝绸、帆布材料进行手工制作,甚至还有用化肥包装袋(聚乙烯)制作的土味产品。
所以简单总结一下,在早期的校园计算机课堂上,由于安全防护体系和常识的缺乏,穿不穿鞋套,同保护教学资产并无直接关联。单从防静电的角度出发,甚至进入计算机教室前来个金盆洗手,或者是在水泥地上三拜九叩,都比穿鞋套的效果要好。
04意料之外、情理之中的原因
说到底,我们用电脑穿鞋套的那几年,到底是为什么呢?
因为那时候的电脑贵、很贵、非常贵啊!
实际上,整个上世纪,国内规模化、课程化的微机课,只存在于一线城市的少数重点小学。
原因并不复杂:你知道那时候的电脑多少钱一台吗?从上世纪80年代286电脑走入中国家庭,一直到21世纪初各种组装机登场,一台电脑的价格,一直稳定在10000元上下。
而2000年的时候,那时候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280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253元。
换到今天来说,相当于你买了一台小10万元的电脑。
即便几十台电脑能够顺利漂洋过海,在它们安家落户前,学校还要斥巨资进行机房建设。恒温、空气净化、除尘等等过去只能在涉外酒店才能看到的电器设备,都应上尽上,真是当活菩萨给供起来了。
你就想想,现在几十台总价值数百万的电脑放在一个教室里,每天让几十个上房揭瓦的熊孩子用,你让不让他们穿鞋套?
正如从物资匮乏时代一路走来的国人的生活习惯,一旦购置了“金贵”的东西,首先想到的就是加一个套子。
春光明媚,乐享实惠
40G流量+100M宽带+1000分钟通话,仅27元/月
在线速办,一步到位
春天就要享受实惠!我们推出的上海神仙宽带套餐,简直不要太划算~
100M光速宽带+40G流量+1000分钟通话,4年只要1280元!算下来每天不到1块钱!(1280÷4÷365≈0.88元)这性价比真香了~
重点划重点:
✅ 主卡带2张副卡共享流量通话!全家合账缴费超省心
✅ 不用换号!老号码直接平移
✅ 免费上门安装+设备维修+光猫全送
✅ 30分钟极速响应,24小时上门服务
适合人群:追剧党/手游党/租房党/多设备家庭,流量通话双管齐下,再也不用掐着用啦!
注意:活动仅限上海地区,需要的小伙伴速戳下方抢占名额~
还有多种资费选择,超大流量等你拿,快来升级你的通讯生活吧!